2024-03-20 11:09:36 來源: 林伯強文章 廣東和發整合
國際綠電交易制度經歷了財政補貼到配額制+綠證,再到市場化交易的過程。當前,中國綠電交易仍在試點階段,與其他政策的銜接尚不完善。推動綠電交易、綠證交易、碳排放權交易(“電-證-碳”)的銜接聯動,成為綠電發展的關鍵。然而,如何構建這一聯動機制是一大挑戰。
綠電與綠證有兩種交易方式:“證電分離”與“證電合一”。在“證電分離”下,企業購買綠證并不意味實際使用綠電,可能僅為滿足能源配額或國外需求。隨著新能源發電占比增加,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面臨挑戰。“證電合一”要求電網必須做到實時消納和調度,增加運營成本。因此,現階段兩種方式并存,但隨著電網技術和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的提升,“證電合一”將成為主流。
中國的綠電市場與碳交易市場緊密聯動。這種聯動機制有助于推動綠電交易的市場化進程,促進清潔能源的發展,同時也為碳減排提供了有效的經濟手段。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市場的逐步成熟,綠電交易將在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碳電價格傳導機制是綠電市場與碳交易市場之間的重要橋梁。隨著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建立,煤電度電成本上升,這使得綠電在價格上的劣勢相對減弱,進而激發了企業購買綠電的積極性。這種機制不僅促進了綠電市場的繁榮,也推動了碳交易市場的健康發展。
電力企業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電力企業被納入碳交易市場,火電的成本優勢逐漸減弱,這促使電力企業更加傾向于投資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從而推動電力系統的結構優化。綠證作為綠電屬性的詳細記錄,為碳減排量的核銷提供了現成的、精確的方式。若綠證的碳減排屬性得到官方認證,那么綠證交易與碳交易市場之間的銜接將更加緊密,為清潔能源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電-證-碳”銜接聯動面臨諸多挑戰??稍偕茉措娏Φ牟环€定性導致低成本大規模綠電輸送困難,特別是“證電合一”方式受限于可再生能源輸送能力。綠電和綠證供需地域分布不均,長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等發達地區急需綠電,而供應主要來自“三北地區”,這增加了遠距離輸電的難度。目前,“證電分離”因無需受物理電量輸送限制,更受東部企業青睞。但隨著市場交易制度及電網技術的完善,“證電合一”將逐漸成為主流,實現“把電變綠”的目標指日可待。
“電-證-碳”銜接聯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一:碳電價格傳導機制存在明顯的不暢,導致電價信號在市場中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由于電力市場化尚處于起步階段,碳成本尚未能有效通過電力市場傳遞給消費端。當碳價上升導致成本增加主要由火電企業承擔時,可能引發成本倒掛,降低企業發電的積極性。這種傳導不暢使得碳價信號無法有效縮小火電與綠電的價格差距,進而削弱了綠電的市場需求,影響了清潔能源的發展。
二:綠電的零碳屬性目前缺乏官方認證,成為制約其市場發展的另一大瓶頸。由于缺乏明確的官方文件和核算方法,電力消費的碳排放核算無法體現綠電的零碳優勢。這導致購買帶綠證的綠電無法為企業帶來碳排放抵扣的實際益處,無法有效刺激新能源項目的發展。同時,外向型企業購買綠證或綠電主要是為了滿足國際采購方的要求,若國外碳關稅不認可國內綠色證書的零碳屬性,將削弱其購買意愿。實現國內綠證與國際碳關稅的相互認可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綠證價格高昂且國際認可程度不高,也是當前綠電市場面臨的挑戰之一。根據綠證認購平臺數據,中國光伏和風電補貼綠證的價格遠高于國際綠證。使得有綠證需求的企業更傾向于購買國際綠證,而非國內綠證。這不僅影響了國內綠證市場的健康發展,也可能導致企業支付更高的解釋成本或碳成本。因此,降低綠證價格并提高國際認可度,是推動綠電市場發展的關鍵舉措。
四:環境價值的界定標準與核算機制尚不完善,也制約了新能源發電企業環境價值的變現。新能源發電企業可以通過出售綠電、綠證或CCER來實現環境價值變現,但缺乏明確的政策指導和限制,可能導致環境溢價的重復計算和盲目投資。完善環境價值界定標準和核算機制,對于促進新能源發電企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電-證-碳”銜接聯動面臨的問題,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應推動綠證、綠電與碳交易市場的協同發展。通過設計科學的互認機制和抵扣方式,將綠電購買與碳排放核算緊密結合,使綠證成為企業碳排放抵扣的重要依據。同時,明確界定各類市場的交易邊界,避免環境價值在不同市場間的重復計算,確保環境權益的唯一性。
二:提高輸電通道的利用率,完善綠電交易體系。推動大型綜合能源基地建設,優化儲能布局,提升新能源外送能力。建立健全跨區域綠電交易機制,推動綠電就近消納及跨區域交易,構建全國統一市場的綠電交易價格機制和追蹤配套機制。
三:應疏通碳電價格傳導機制,優化碳價形成機制,推進電力市場化進程。完善碳排放配額分配制度,逐步實行有償拍賣機制。同時,提高電力市場化程度,促進碳成本向消費端轉移,增強綠電的市場競爭力。
四:在技術應用方面,應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推動綠證國際互認。利用區塊鏈等技術加強市場耦合和數據共享,確保綠色價值交易和歸屬的唯一性。在國際合作方面,積極推進綠證碳減排量的國際互認,提升出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購買綠證和綠電,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費比例。同時,加強監管力度,打擊市場投機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2024-03-20 11:09:36 來源: 林伯強文章 廣東和發整合
國際綠電交易制度經歷了財政補貼到配額制+綠證,再到市場化交易的過程。當前,中國綠電交易仍在試點階段,與其他政策的銜接尚不完善。推動綠電交易、綠證交易、碳排放權交易(“電-證-碳”)的銜接聯動,成為綠電發展的關鍵。然而,如何構建這一聯動機制是一大挑戰。
綠電與綠證有兩種交易方式:“證電分離”與“證電合一”。在“證電分離”下,企業購買綠證并不意味實際使用綠電,可能僅為滿足能源配額或國外需求。隨著新能源發電占比增加,電力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面臨挑戰。“證電合一”要求電網必須做到實時消納和調度,增加運營成本。因此,現階段兩種方式并存,但隨著電網技術和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的提升,“證電合一”將成為主流。
中國的綠電市場與碳交易市場緊密聯動。這種聯動機制有助于推動綠電交易的市場化進程,促進清潔能源的發展,同時也為碳減排提供了有效的經濟手段。隨著政策的不斷完善和市場的逐步成熟,綠電交易將在推動能源結構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碳電價格傳導機制是綠電市場與碳交易市場之間的重要橋梁。隨著全國碳交易市場的建立,煤電度電成本上升,這使得綠電在價格上的劣勢相對減弱,進而激發了企業購買綠電的積極性。這種機制不僅促進了綠電市場的繁榮,也推動了碳交易市場的健康發展。
電力企業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電力企業被納入碳交易市場,火電的成本優勢逐漸減弱,這促使電力企業更加傾向于投資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從而推動電力系統的結構優化。綠證作為綠電屬性的詳細記錄,為碳減排量的核銷提供了現成的、精確的方式。若綠證的碳減排屬性得到官方認證,那么綠證交易與碳交易市場之間的銜接將更加緊密,為清潔能源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目前“電-證-碳”銜接聯動面臨諸多挑戰??稍偕茉措娏Φ牟环€定性導致低成本大規模綠電輸送困難,特別是“證電合一”方式受限于可再生能源輸送能力。綠電和綠證供需地域分布不均,長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等發達地區急需綠電,而供應主要來自“三北地區”,這增加了遠距離輸電的難度。目前,“證電分離”因無需受物理電量輸送限制,更受東部企業青睞。但隨著市場交易制度及電網技術的完善,“證電合一”將逐漸成為主流,實現“把電變綠”的目標指日可待。
“電-證-碳”銜接聯動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一:碳電價格傳導機制存在明顯的不暢,導致電價信號在市場中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由于電力市場化尚處于起步階段,碳成本尚未能有效通過電力市場傳遞給消費端。當碳價上升導致成本增加主要由火電企業承擔時,可能引發成本倒掛,降低企業發電的積極性。這種傳導不暢使得碳價信號無法有效縮小火電與綠電的價格差距,進而削弱了綠電的市場需求,影響了清潔能源的發展。
二:綠電的零碳屬性目前缺乏官方認證,成為制約其市場發展的另一大瓶頸。由于缺乏明確的官方文件和核算方法,電力消費的碳排放核算無法體現綠電的零碳優勢。這導致購買帶綠證的綠電無法為企業帶來碳排放抵扣的實際益處,無法有效刺激新能源項目的發展。同時,外向型企業購買綠證或綠電主要是為了滿足國際采購方的要求,若國外碳關稅不認可國內綠色證書的零碳屬性,將削弱其購買意愿。實現國內綠證與國際碳關稅的相互認可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綠證價格高昂且國際認可程度不高,也是當前綠電市場面臨的挑戰之一。根據綠證認購平臺數據,中國光伏和風電補貼綠證的價格遠高于國際綠證。使得有綠證需求的企業更傾向于購買國際綠證,而非國內綠證。這不僅影響了國內綠證市場的健康發展,也可能導致企業支付更高的解釋成本或碳成本。因此,降低綠證價格并提高國際認可度,是推動綠電市場發展的關鍵舉措。
四:環境價值的界定標準與核算機制尚不完善,也制約了新能源發電企業環境價值的變現。新能源發電企業可以通過出售綠電、綠證或CCER來實現環境價值變現,但缺乏明確的政策指導和限制,可能導致環境溢價的重復計算和盲目投資。完善環境價值界定標準和核算機制,對于促進新能源發電企業的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電-證-碳”銜接聯動面臨的問題,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應推動綠證、綠電與碳交易市場的協同發展。通過設計科學的互認機制和抵扣方式,將綠電購買與碳排放核算緊密結合,使綠證成為企業碳排放抵扣的重要依據。同時,明確界定各類市場的交易邊界,避免環境價值在不同市場間的重復計算,確保環境權益的唯一性。
二:提高輸電通道的利用率,完善綠電交易體系。推動大型綜合能源基地建設,優化儲能布局,提升新能源外送能力。建立健全跨區域綠電交易機制,推動綠電就近消納及跨區域交易,構建全國統一市場的綠電交易價格機制和追蹤配套機制。
三:應疏通碳電價格傳導機制,優化碳價形成機制,推進電力市場化進程。完善碳排放配額分配制度,逐步實行有償拍賣機制。同時,提高電力市場化程度,促進碳成本向消費端轉移,增強綠電的市場競爭力。
四:在技術應用方面,應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推動綠證國際互認。利用區塊鏈等技術加強市場耦合和數據共享,確保綠色價值交易和歸屬的唯一性。在國際合作方面,積極推進綠證碳減排量的國際互認,提升出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鼓勵企業購買綠證和綠電,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費比例。同時,加強監管力度,打擊市場投機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聯系電話:020-38797541
在線QQ: 2430586914
在線郵箱:hfpowerzmx@126.com
郵政編號:511400
聯系地址:廣州市天河區天河直街148號體育西苑302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