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8 16:23:24 來源: 中國能源報
“環保行業發展受限,一說起來就是‘缺資金’。我們去一些地區、園區調研后卻發現,環保企業普遍采用傳統的金融模式融資,對市場興起的綠色金融工具并不了解,金融和實體行業之間長期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日前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舉辦的“2018中國綠色創新大會”(下稱“綠創大會”)上,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助理院長史英哲指出。
事實上,從去年底至今,記者已在多個場合、多場會議,聽到多位行業專家、企業人士等各界談論環保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當前“去杠桿”的大背景下,環保行業接連遭遇融資渠道萎縮、資金成本急升、信用風險劇增等沖擊,“輸血”成當務之急。
部分企業陷入
“無資可融”境地
根據國際經驗,全社會環保投入占GDP的比例達2%-3%時,才足以支撐環境質量改善。而按照最近一次公布,2016年,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僅為9220億元,盡管比2001年增長6.9倍,卻不到當年GDP占比的1.3%。
“通常,治污資金由政府財政投入、工業企業投入及環保企業等社會投入構成。從投入來看,力度雖逐年加大,但與當前環保需求仍有不小差距,二者長期無法匹配。相比之下,前兩者進一步增長的空間客觀受限,加大投入的重任就落到環保企業身上?!痹缭诎肽昵?,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就向記者指出,環保資金受限,影響的不僅僅是企業自身,日積月累甚至波及整體治污效果。
無獨有偶,環境商會不久前也聯合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委會成立課題組,研究形成《建議采取緊急措施幫助綠色環保企業渡過難關》的報告,并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全國工商聯等渠道遞交至國務院。
課題組調研發現,早在去年底,因受國家嚴控地方PPP項目融資、強化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宏觀去杠桿等影響,環保行業就已出現“融資難”苗頭。再到今年初,環保股平均跌幅接近35%,跌幅大于所有其它行業,企業上市融資或再融資渠道基本關閉。
“大型民營環保企業的融資成本普遍上升3個百分點以上,中小型綠色環保企業完全融不到錢。”環境商會副會長兼首席政策專家駱建華坦言。有企業甚至表示,如今已不是融資難和貴的問題,因融資渠道關閉,企業正面臨“能否繼續生存”的挑戰。
規避自身風險
探索新型融資路徑
究竟是什么讓一度備受追捧的環保行業步步陷入危機?嚴峻形勢下,“融資難”問題又如何求解?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提出自己的看法。
根據上述課題組的剖析,“融資難”在一定程度上出于客觀因素,例如因政府大規模調整PPP政策,大批環保類PPP項目被叫停,直接導致參與項目的企業無法繼續融資;資管新規要求金融機構嚴格清理非標業務以防范風險,導致包括環保在內、以民營為主的行業融資成本飆升等。同時,也要正視行業自身隱患,如一些環保企業過度搶占PPP項目,通過非標金融工具開展了大量債務融資,無形中提高負債率;環保行業中小企業居多,財務實力普遍較弱,金融環境一旦收緊,容易陷入危機等。
“不得不承認,過去環保企業的融資視野普遍‘短視’。如講到綠色金融,很多環保企業首先問,貼息能給多少個點?能給多少補償或優惠?長此以往,有可能極大干擾市場價值要素,并非真正可持續的發展方式?!笔酚⒄芙ㄗh,企業需打破眼前局限,吸收更新、更豐富的融資方式,如綠色信貸、綠色基金、碳金融等“后發力量”。
回歸企業本身,行業應盡快告別無序、冒進式擴張,把握自身內功與風險控制之間的平衡。“尤其作為民企,我們要清楚認識自身優勢與不足。比如環保民企更精通技術、運營、服務等方面,但的確容易陷入投資、回款等風險。有時,不是我們不想做項目,而是在復雜背景下必須謹慎考慮。”清新環境總裁張根華以切身經歷提醒。
(來源:中國能源報 作者:朱妍)
2018-10-18 16:23:24 來源: 中國能源報
“環保行業發展受限,一說起來就是‘缺資金’。我們去一些地區、園區調研后卻發現,環保企業普遍采用傳統的金融模式融資,對市場興起的綠色金融工具并不了解,金融和實體行業之間長期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日前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舉辦的“2018中國綠色創新大會”(下稱“綠創大會”)上,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助理院長史英哲指出。
事實上,從去年底至今,記者已在多個場合、多場會議,聽到多位行業專家、企業人士等各界談論環保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當前“去杠桿”的大背景下,環保行業接連遭遇融資渠道萎縮、資金成本急升、信用風險劇增等沖擊,“輸血”成當務之急。
部分企業陷入
“無資可融”境地
根據國際經驗,全社會環保投入占GDP的比例達2%-3%時,才足以支撐環境質量改善。而按照最近一次公布,2016年,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僅為9220億元,盡管比2001年增長6.9倍,卻不到當年GDP占比的1.3%。
“通常,治污資金由政府財政投入、工業企業投入及環保企業等社會投入構成。從投入來看,力度雖逐年加大,但與當前環保需求仍有不小差距,二者長期無法匹配。相比之下,前兩者進一步增長的空間客觀受限,加大投入的重任就落到環保企業身上?!痹缭诎肽昵?,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就向記者指出,環保資金受限,影響的不僅僅是企業自身,日積月累甚至波及整體治污效果。
無獨有偶,環境商會不久前也聯合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委會成立課題組,研究形成《建議采取緊急措施幫助綠色環保企業渡過難關》的報告,并通過中國人民銀行、全國工商聯等渠道遞交至國務院。
課題組調研發現,早在去年底,因受國家嚴控地方PPP項目融資、強化對影子銀行的監管、宏觀去杠桿等影響,環保行業就已出現“融資難”苗頭。再到今年初,環保股平均跌幅接近35%,跌幅大于所有其它行業,企業上市融資或再融資渠道基本關閉。
“大型民營環保企業的融資成本普遍上升3個百分點以上,中小型綠色環保企業完全融不到錢。”環境商會副會長兼首席政策專家駱建華坦言。有企業甚至表示,如今已不是融資難和貴的問題,因融資渠道關閉,企業正面臨“能否繼續生存”的挑戰。
規避自身風險
探索新型融資路徑
究竟是什么讓一度備受追捧的環保行業步步陷入危機?嚴峻形勢下,“融資難”問題又如何求解?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提出自己的看法。
根據上述課題組的剖析,“融資難”在一定程度上出于客觀因素,例如因政府大規模調整PPP政策,大批環保類PPP項目被叫停,直接導致參與項目的企業無法繼續融資;資管新規要求金融機構嚴格清理非標業務以防范風險,導致包括環保在內、以民營為主的行業融資成本飆升等。同時,也要正視行業自身隱患,如一些環保企業過度搶占PPP項目,通過非標金融工具開展了大量債務融資,無形中提高負債率;環保行業中小企業居多,財務實力普遍較弱,金融環境一旦收緊,容易陷入危機等。
“不得不承認,過去環保企業的融資視野普遍‘短視’。如講到綠色金融,很多環保企業首先問,貼息能給多少個點?能給多少補償或優惠?長此以往,有可能極大干擾市場價值要素,并非真正可持續的發展方式?!笔酚⒄芙ㄗh,企業需打破眼前局限,吸收更新、更豐富的融資方式,如綠色信貸、綠色基金、碳金融等“后發力量”。
回歸企業本身,行業應盡快告別無序、冒進式擴張,把握自身內功與風險控制之間的平衡。“尤其作為民企,我們要清楚認識自身優勢與不足。比如環保民企更精通技術、運營、服務等方面,但的確容易陷入投資、回款等風險。有時,不是我們不想做項目,而是在復雜背景下必須謹慎考慮。”清新環境總裁張根華以切身經歷提醒。
(來源:中國能源報 作者:朱妍)
聯系電話:020-38797541
在線QQ: 2430586914
在線郵箱:hfpowerzmx@126.com
郵政編號:511400
聯系地址:廣州市天河區天河直街148號體育西苑302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