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20 15:00:49 來源:
內容提要:
我國“降電價”的重點應是大幅降低工業電價。而工業電價過高的主要原因是其“社會負擔”過重,因此必須相應提高居民、農業用電價格,并減、免附加于電價之上的政府性基金。居民電價提高可以上調第二、三檔電價并降低第一檔電量覆蓋比例的方式實施。此外,還應減少政府對煤炭市場的行政干預,以減輕煤價不合理上漲對電價的壓力。進一步引入現代監管的理念和方法,建立專用的管制會計準則,加強對關聯交易的管控,協調項目審批與價格監管的關系,推進信息公開,實現電網監管能力和體系的現代化,從根本上形成對電網成本和價格的有效約束。
近年來,電費占成本比重較大的行業普遍經營困難,“降電價”遂成為近期改善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本文擬簡要分析我國電價“高”的主要表現,并對“降電價”的重點和方式提幾點建議。
(一)基于絕對值的國際比較結果
我國平均電價中等偏下。根據澳大利亞國際能源咨詢公司IEC關于44個國家和地區平均電價(基于實地調查或官方發布數據)的排序,美國居于倒數第6位,其平均電價水平為全部比較樣本均值的70%左右。我國的平均電價與美國接近,因此可認為也處于中低水平。
我國居民電價較低。根據國際能源署2016年8月發布統計資料和部分亞洲國家電價資料,2015年,我國居民電價在31個國家中居于倒數第3位(參見圖1),僅高于墨西哥和馬來西亞。
我國工業電價居中。以國際能源署2016年8月發布統計資料和部分亞洲國家電價資料為依據,我國工業電價居于第16位(參見圖2),大體處于中間的位置。
(二)我國工業電價明顯過高
由于各國之間(包括大國的地區之間)資源稟賦、負荷結構不同,因而簡單的絕對值比較難以做出電價合理與否的判斷。但在平均水平相當的前提下,不同用戶間的價格水平的國際比較,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以中、美兩國比較為例,2015-2016年的中國平均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691元(11.09美分)、0.669元(10.07美分),同期美國分別為每千瓦時人民幣0.648元(10.41美分)、0.683元(10.28美分),兩國整體水平接近。
但是,工業電價我國明顯高于美國。2016年,中國工業電價平均每千瓦時0.687元,高出美國約53%,考慮增值稅抵扣的因素,我國工業用戶的電費支出也高達每千瓦時0.587元,仍高出美國31%以上??梢?,在中、美兩國平均電價相近的前提下,我國工業電價高出美國近三分之一。就營商環境而言,我國的工業電價明顯過高。
我國工業電價過高的直接原因,是工業用戶承擔了對居民和農業電價的交叉補貼。居民用戶負荷率低、供電電壓最低,輸送距離最長,因而其供電成本在各類用戶中最高,從而電價水平也應最高。而工業用戶負荷率高和供電電壓等級高,輸送距離短,供電成本低于系統平均水平,從而其電價水平也應最低。
所以,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和地區,工業電價均大幅低于居民電價。例如,2016年美國的居民電價約為工業電價的1.9倍;OECD國家的居民電價約為工業電價的1.5倍。但我國卻反其道而行之,居民電價長期低于工業電價,目前僅為工業電價的80%。工商業電價對居民、農業生產電價的交叉補貼,不僅人為扭曲了價格信號,也加大了工商業用戶的成本負擔,抑制了實體經濟的發展。而實體經濟的發展是“民生”的基礎,尤其是耗電量大的工業較為集中的中西部地區,如其工業企業難以為繼,還有何“民生”可言?
(一)近期“降電價”應以降工業用戶的基本電費為主
初步測算,如能完全取消工商業用戶對居民用戶的交叉補貼,我國的工商業電價可每千瓦時降低6-7分??紤]到我國已經對居民用戶實行了階梯電價制度,只要第二、三檔電價適當上調并降低第一檔電量覆蓋比例,就有可能在保障低收入家庭的電費支出大體穩定的前提下,大幅減少或取消工商業用戶對居民用戶的交叉補貼,從而實現較大幅度降低工業電價的政策目標。
近期降工業電價的重點,應是大幅降低工業用戶的基本電費負擔。根據我們的調查,我國高電壓等級用戶的基本電費水平折成度電價格,一般都達每千瓦時7分以上,可全部覆蓋該電壓等級的全部的輸電成本,收費水平明顯過高。該基本電費水平的確定基于發電與電網“一體化”體制,而現在廠、網已經分開,發電側的固定成本已經作為電網公司的購入成本,因而在電網企業總收支平衡的條件下,主要用于反映用戶固定成本責任的基本電費,完全應該大幅下調。
(二)取消、降低部分隨電價征收的政府性基金
我國電價的“社會負擔”太重。尤其是工商業電價,既要承擔對居民、農業用戶的交叉補貼,還是各項政府性基金的主要提供者。
不久前,雖然取消了“產業結構調整基金”、“公用事業附加”等不合理的基金征收,但工商業電價中的政府性基金仍達每千瓦時5分左右,且“張冠李戴”的基金仍然存在。如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資金,本應隨水價征收,但卻在電價中收取,不僅有失公平,也使電價、水價信號嚴重扭曲。既不利于節水,又加重了不相干地區的電力用戶負擔。建議將該項基金轉入“南水”受益區的水資源費中收取,由受益地區的用水戶承擔。
此外,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征收也應轉換思路,應參考歐盟國家對面臨國際競爭行業實行減、免等做法,相對降低我國工業用戶的可再生能源征收數量。
(三)促進電煤價格由市場形成
我國與美國均為以燃煤火電為主的國家,因而煤炭的價格均對電價水平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按可比口徑(5000大卡/千克)計算的電煤到廠價格,美國長期穩定在每噸40美元左右,2017年約41美元,而我國電煤價格目前仍高達516元/噸(2017年),高出美國近一倍。盡管我國煤炭資源稟賦不如美國,但近兩年在煤炭產能嚴重過剩的條件下,電煤價格卻翻番上漲,肯定屬于非正常現象。
為此,建議減少政府對煤炭市場的行政干預,讓市場機制在煤炭的供需調節中起決定性作用,以減輕煤價不合理上漲對電價的壓力。
(四)加快競爭性電力市場建設
電價合理化的“長治久安”之道,是建立有效競爭的電力市場。此前我國各地開展的“直接交易”,已經不同程度促進了大用戶用電價格的下調。
因此,以市場機制促電價合理化的方向不能動搖。但一個有效競爭的電力體制,必須包含將電力產品分時交易的、不晚于日前開始的有組織(集中交易)的現貨市場,才能完整反映電力供求關系的形成特點,進而有效率地配置電力資源。我國電力現貨市場處于建設初期,建議選擇由“交易中心”代負荷方向發電商招標采購的“強制性電力庫”模式,以便于與現行調度體制銜接,使市場范圍、競爭強度具有可控性,并與擬逐步放開的“優先發電”相兼容。隨著實踐經驗的累積及其他相關條件的成熟,部分地區可在適當的時機,改“強制性電力庫”為競爭效率更高的“雙邊交易”模式。
(五)加快推進電網行業監管現代化
電網等自然壟斷行業因市場失靈且直接到關系公共利益,對其進行價格、質量等方面的監管,是現代市場經濟中的重要政府職能。
近年來,我國電網企業科技創新、服務質量均有長足的進步,但關聯交易、投資效率等關系成本水平的管理仍有提高的空間。然而,比之政府和消費者,電網企業始終擁有信息優勢,通常不會主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有動機隱瞞真實成本以提高價格。為此,建議進一步引入現代監管的理念和方法,建立專用的管制會計準則,加強對關聯交易的管控,協調項目審批與價格監管的關系,推進信息公開,實現電網監管能力和體系的現代化,進而從根本上形成對電網成本和價格的有效約束。
來源:價格理論與實踐雜志 (作者簡介:楊娟系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與價格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樹杰系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與價格研究所研究員);和發編輯發布
2018-04-20 15:00:49 來源:
內容提要:
我國“降電價”的重點應是大幅降低工業電價。而工業電價過高的主要原因是其“社會負擔”過重,因此必須相應提高居民、農業用電價格,并減、免附加于電價之上的政府性基金。居民電價提高可以上調第二、三檔電價并降低第一檔電量覆蓋比例的方式實施。此外,還應減少政府對煤炭市場的行政干預,以減輕煤價不合理上漲對電價的壓力。進一步引入現代監管的理念和方法,建立專用的管制會計準則,加強對關聯交易的管控,協調項目審批與價格監管的關系,推進信息公開,實現電網監管能力和體系的現代化,從根本上形成對電網成本和價格的有效約束。
近年來,電費占成本比重較大的行業普遍經營困難,“降電價”遂成為近期改善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本文擬簡要分析我國電價“高”的主要表現,并對“降電價”的重點和方式提幾點建議。
(一)基于絕對值的國際比較結果
我國平均電價中等偏下。根據澳大利亞國際能源咨詢公司IEC關于44個國家和地區平均電價(基于實地調查或官方發布數據)的排序,美國居于倒數第6位,其平均電價水平為全部比較樣本均值的70%左右。我國的平均電價與美國接近,因此可認為也處于中低水平。
我國居民電價較低。根據國際能源署2016年8月發布統計資料和部分亞洲國家電價資料,2015年,我國居民電價在31個國家中居于倒數第3位(參見圖1),僅高于墨西哥和馬來西亞。
我國工業電價居中。以國際能源署2016年8月發布統計資料和部分亞洲國家電價資料為依據,我國工業電價居于第16位(參見圖2),大體處于中間的位置。
(二)我國工業電價明顯過高
由于各國之間(包括大國的地區之間)資源稟賦、負荷結構不同,因而簡單的絕對值比較難以做出電價合理與否的判斷。但在平均水平相當的前提下,不同用戶間的價格水平的國際比較,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以中、美兩國比較為例,2015-2016年的中國平均電價分別為每千瓦時0.691元(11.09美分)、0.669元(10.07美分),同期美國分別為每千瓦時人民幣0.648元(10.41美分)、0.683元(10.28美分),兩國整體水平接近。
但是,工業電價我國明顯高于美國。2016年,中國工業電價平均每千瓦時0.687元,高出美國約53%,考慮增值稅抵扣的因素,我國工業用戶的電費支出也高達每千瓦時0.587元,仍高出美國31%以上。可見,在中、美兩國平均電價相近的前提下,我國工業電價高出美國近三分之一。就營商環境而言,我國的工業電價明顯過高。
我國工業電價過高的直接原因,是工業用戶承擔了對居民和農業電價的交叉補貼。居民用戶負荷率低、供電電壓最低,輸送距離最長,因而其供電成本在各類用戶中最高,從而電價水平也應最高。而工業用戶負荷率高和供電電壓等級高,輸送距離短,供電成本低于系統平均水平,從而其電價水平也應最低。
所以,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和地區,工業電價均大幅低于居民電價。例如,2016年美國的居民電價約為工業電價的1.9倍;OECD國家的居民電價約為工業電價的1.5倍。但我國卻反其道而行之,居民電價長期低于工業電價,目前僅為工業電價的80%。工商業電價對居民、農業生產電價的交叉補貼,不僅人為扭曲了價格信號,也加大了工商業用戶的成本負擔,抑制了實體經濟的發展。而實體經濟的發展是“民生”的基礎,尤其是耗電量大的工業較為集中的中西部地區,如其工業企業難以為繼,還有何“民生”可言?
(一)近期“降電價”應以降工業用戶的基本電費為主
初步測算,如能完全取消工商業用戶對居民用戶的交叉補貼,我國的工商業電價可每千瓦時降低6-7分。考慮到我國已經對居民用戶實行了階梯電價制度,只要第二、三檔電價適當上調并降低第一檔電量覆蓋比例,就有可能在保障低收入家庭的電費支出大體穩定的前提下,大幅減少或取消工商業用戶對居民用戶的交叉補貼,從而實現較大幅度降低工業電價的政策目標。
近期降工業電價的重點,應是大幅降低工業用戶的基本電費負擔。根據我們的調查,我國高電壓等級用戶的基本電費水平折成度電價格,一般都達每千瓦時7分以上,可全部覆蓋該電壓等級的全部的輸電成本,收費水平明顯過高。該基本電費水平的確定基于發電與電網“一體化”體制,而現在廠、網已經分開,發電側的固定成本已經作為電網公司的購入成本,因而在電網企業總收支平衡的條件下,主要用于反映用戶固定成本責任的基本電費,完全應該大幅下調。
(二)取消、降低部分隨電價征收的政府性基金
我國電價的“社會負擔”太重。尤其是工商業電價,既要承擔對居民、農業用戶的交叉補貼,還是各項政府性基金的主要提供者。
不久前,雖然取消了“產業結構調整基金”、“公用事業附加”等不合理的基金征收,但工商業電價中的政府性基金仍達每千瓦時5分左右,且“張冠李戴”的基金仍然存在。如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資金,本應隨水價征收,但卻在電價中收取,不僅有失公平,也使電價、水價信號嚴重扭曲。既不利于節水,又加重了不相干地區的電力用戶負擔。建議將該項基金轉入“南水”受益區的水資源費中收取,由受益地區的用水戶承擔。
此外,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的征收也應轉換思路,應參考歐盟國家對面臨國際競爭行業實行減、免等做法,相對降低我國工業用戶的可再生能源征收數量。
(三)促進電煤價格由市場形成
我國與美國均為以燃煤火電為主的國家,因而煤炭的價格均對電價水平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按可比口徑(5000大卡/千克)計算的電煤到廠價格,美國長期穩定在每噸40美元左右,2017年約41美元,而我國電煤價格目前仍高達516元/噸(2017年),高出美國近一倍。盡管我國煤炭資源稟賦不如美國,但近兩年在煤炭產能嚴重過剩的條件下,電煤價格卻翻番上漲,肯定屬于非正?,F象。
為此,建議減少政府對煤炭市場的行政干預,讓市場機制在煤炭的供需調節中起決定性作用,以減輕煤價不合理上漲對電價的壓力。
(四)加快競爭性電力市場建設
電價合理化的“長治久安”之道,是建立有效競爭的電力市場。此前我國各地開展的“直接交易”,已經不同程度促進了大用戶用電價格的下調。
因此,以市場機制促電價合理化的方向不能動搖。但一個有效競爭的電力體制,必須包含將電力產品分時交易的、不晚于日前開始的有組織(集中交易)的現貨市場,才能完整反映電力供求關系的形成特點,進而有效率地配置電力資源。我國電力現貨市場處于建設初期,建議選擇由“交易中心”代負荷方向發電商招標采購的“強制性電力庫”模式,以便于與現行調度體制銜接,使市場范圍、競爭強度具有可控性,并與擬逐步放開的“優先發電”相兼容。隨著實踐經驗的累積及其他相關條件的成熟,部分地區可在適當的時機,改“強制性電力庫”為競爭效率更高的“雙邊交易”模式。
(五)加快推進電網行業監管現代化
電網等自然壟斷行業因市場失靈且直接到關系公共利益,對其進行價格、質量等方面的監管,是現代市場經濟中的重要政府職能。
近年來,我國電網企業科技創新、服務質量均有長足的進步,但關聯交易、投資效率等關系成本水平的管理仍有提高的空間。然而,比之政府和消費者,電網企業始終擁有信息優勢,通常不會主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有動機隱瞞真實成本以提高價格。為此,建議進一步引入現代監管的理念和方法,建立專用的管制會計準則,加強對關聯交易的管控,協調項目審批與價格監管的關系,推進信息公開,實現電網監管能力和體系的現代化,進而從根本上形成對電網成本和價格的有效約束。
來源:價格理論與實踐雜志 (作者簡介:楊娟系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與價格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樹杰系國家發展改革委市場與價格研究所研究員);和發編輯發布
聯系電話:020-38797541
在線QQ: 2430586914
在線郵箱:hfpowerzmx@126.com
郵政編號:511400
聯系地址:廣州市天河區天河直街148號體育西苑302房